從桓帝、靈帝年問開始,爲君之道敗壞,朝廷法度日益衰微,國事經常出現重大漏洞,自中等智谶的人以下,都清楚看出國家的分崩離析,然而有權勢的臣下,打消觊觎盜取國家權力的念頭,豪傑之士,屈從于鄉野儒生的意見,是因爲人人記誦先王的言論,地位在下的人害怕身處悖逆的境地。。
更多又說其人既有梓慎、焦、董之識,宜冀聖朝,咨詢奇異。。
更多靈帝初年,上谷有個叫難樓的部族首領,擁有九千多個邑落的部衆,遼西有個叫丘力居的首領,擁有五千多個邑落的部衆,他們都自稱焉王。。
更多六年十月丙子日,郡國五處冬季雷鳴。。
更多光和年間,國皇星出現在東南方,離地一二丈高,像火炬一樣的形狀,十余日後消失不見。。
更多負責治理百姓,如同縣令、縣長,對列侯不稱臣。。
更多並且多次派譯使通情況,讓邊塞外的羌夷之人做官吏的耳目,州郡由此能夠警戒防備。。
更多